操作臺是司機操作機車牽引行車和停車的工作平臺。司機操作手柄、按鈕、轉換開關等裝置,通過觀察儀表數據、信號顯示及電臺了解前方區間通行狀況,發出機車控制指令,控制機車的運行與制動。在公司出口馬來西亞的動車設計中,要求集中布局各功能模塊,達到操作調試方便;儀器儀表布置美觀,便于觀察;布線規范,易于檢修和維護。在短時間內完成設計具有一定的難度。
構架結構設計
構架是操作臺安裝的定位框架,也是各種零部件和轉換開關裝配的定位框架,根據各功能部件模塊化裝配理念,保持整體的均衡與協調。國內機車操作臺一般采用整體設計,造成安裝工序提前,安裝勞動強度大,操作空間小,環境光線較差。
此次構架采用組合式設計,由正司機操作臺骨架和副司機操作臺骨架組裝而成,通過緊固件聯接為一體,這樣便于布局安裝及調整,拆分后吊裝上車使用墊片、壓板、緊固件將正、副操作臺骨架的底架裝配的前、后橫梁固定在車體上,減輕了工人的裝配強度,也不影響前期司機室的防銹、減振和減噪施工工作。焊接工藝性好,焊接后對構架整體磷化后,噴鐵紅醇酸底漆做防銹處理。
各安裝們開啟和轉動靈活,方便組裝和拆卸,并確保各閥類和電氣類操作零部件、制冷機、風笛喇叭的模塊化組裝、調試、維修。構架內布置走線用的扎線桿統一,強電、弱電分層走線,控制電路和監控電路進入不同的走線槽及端子排,并做好監控電路的屏蔽工作,防止振動和相關因素對監控信號的干擾;風控管路集中布局,管路走向集中布局,同時預留端子排、照明燈等設施的安裝位置。
座椅與腳踏空間的高度和到各操作件之間的橫向距離,參考馬來西亞人的站和坐的常規相關參數,進行人機工程學測算后設計,可根據司機的身高調節座椅的高度及角度,最大限度地滿足操作舒適度,讓身居其中的操作者操作省力,感覺心情暢快。